酸鹼性食物的區分,有許多錯誤觀念,以為靠舌頭品嚐,以味覺來判定,是酸味或澀味;或有取石蕊試紙,按理化特性,看其顏色之改變或變藍為鹼性,變紅為酸性;或以平日飲食之經驗來區分,如檸檬、醋、橘子‥‥屬酸性,但某些書本卻說檸檬、橘子、蘋果為鹼性食物。或以訛傳訛,或自相矛盾,眾說紛紜。其實食物的酸鹼性,決定於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及含量多寡比率而定。
日本西崎弘太郎博士,在食物酸鹼性鑑定上有很廣泛研究,請參考附表1,2
酸性食物 |
酸 度 |
---|---|
乳製品、雞蛋 | |
蛋黃 | 19.2 |
乳酪 | 4.3 |
魚貝類 | |
鏗魚片 | 37.1 |
鯛魚卵 | 29.8 |
魷魚 | 29.6 |
小魚干 | 24.0 |
鮪魚 | 15.3 |
章魚 | 12.8 |
鯉魚 | 8.8 |
鯛 | 8.6 |
牡犡 | 8.0 |
生鮭魚 | 7.9 |
鰻 | 7.5 |
蛤蜊 | 7.5 |
干貝 | 6.6 |
魚卵 | 5.4 |
泥鰍 | 5.3 |
鮑魚 | 3.6 |
蝦 | 3.2 |
肉類 | |
雞肉 | 10.4 |
馬肉 | 6.6 |
豬肉 | 6.2 |
牛肉 | 5.0 |
雞肉湯 | 0.6 |
豆類 | |
落花生 | 5.4 |
蠶豆 | 4.4 |
豌豆 | 2.5 |
油炸豆腐 | 0.5 |
略炸豆腐 | 0.2 |
味噌 | 0 |
醬油 | 0 |
蔬菜類 | |
慈菇 | 1.7 |
白蘆荀 | 0.1 |
海藻類 | |
紫菜(乾燥) | 5.3 |
穀物 | |
米糠 | 85.2 |
麥糠 | 36.4 |
燕麥 | 17.8 |
胚芽米 | 15.5 |
碎麥 | 9.9 |
蕎麥粉 | 7.7 |
白米 | 4.3 |
大麥 | 3.5 |
麵粉 | 3.0 |
麩 | 3.0 |
麵包 | 0.6 |
嗜好品 | |
酒糟 | 12.1 |
啤酒 | 1.1 |
清酒 | 0.5 |
油脂 | |
奶油 | 0.4 |
鹼性食物 | 鹼 度 |
---|---|
乳.雞蛋 | |
蛋白 | 3.2 |
人乳 | 0.5 |
牛乳 | 0.2 |
豆.豆製品 | |
豆 | 1.8 |
大豆 | 10.2 |
紅豆 | 7.3 |
豌豆夾 | 1.1 |
豆腐 | 0.1 |
蔬菜 | |
蒟蒻粉 | 56.2 |
紅薑 | 21.1 |
菠菜 | 15.6 |
撮菜 | 10.6 |
芋 | 7.7 |
萵苣 | 7.2 |
紅蘿蔔 | 6.4 |
小松菜 | 6.4 |
京菜 | 6.2 |
百合 | 6.2 |
三葉菜 | 5.8 |
馬鈴薯 | 5.4 |
牛蒡 | 5.1 |
高麗菜 | 4.9 |
蘿蔔 | 4.6 |
南瓜 | 4.4 |
竹荀 | 4.3 |
地瓜 | 4.3 |
蕪 | 4.2 |
小芋 | 4.1 |
蓮藕 | 3.8 |
大黃瓜 | 2.2 |
茄子 | 1.9 |
洋蔥 | 1.7 |
菇類 | |
香菇 | 17.5 |
松茸 | 6.4 |
玉蕈 | 3.7 |
海藻類 | |
裙帶菜 | 260.8 |
海帶 | 40.0 |
醬菜 | |
黃蘿葡 | 5.0 |
什錦醬菜 | 13 |
水果類 | |
香蕉 | 8.8 |
栗子 | 8.3 |
草莓 | 5.6 |
橘子 | 3.6 |
蘋果 | 3.4 |
柿 | 2.7 |
梨 | 2.6 |
葡萄 | 2.3 |
西瓜 | 2.1 |
嗜好品 | |
葡萄酒 | 2.4 |
咖啡 | 1.9 |
茶 | 1.6 |
註:以上摘自西崎弘太郎博士的測定報告。從一百公克的食品得到的灰分,用一規定的酸或鹼中和 ,而所用的酸或鹼C、C就稱為該食品的鹼度或酸度。
大部份動物性食物,屬酸性食物。如魚、肉、貝類,蛋白質中磷、硫濃度高故。
大部分的蔬菜、水果都是鹼性。低熱量的植物性食物,幾乎都是鹼性食品。
食物的酸鹼性並不是憑口感,是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之後在體內吸收代謝後的結果。含有硫、磷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,是酸性食物;而含鉀、鈣、鎂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,為鹼性食物。植物性食品中,除五穀雜糧、豆類外,多半為鹼性食品。
人類食物基本上分為五大類要素 : 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(俗稱糖類)、維生素、礦物質。大家都知道蛋白質、維生素非常重要,礦物質雖然只是微量,但是卻也是維繫身體健康不可或缺之要素,因此等同蛋白質。
對人類而言,必要礦物質中,與食物的酸鹼性有密切關係者有八種:鉀、鈉、鈣、鎂、鐵、磷、氯、硫。前五種,到了人體之後,就呈現鹼性,為鹼性元素。
大部份動物性食物,屬酸性食物。如魚、肉、貝類,含有豐富蛋白質,蛋白質中磷、硫濃度高故。
大多數穀類、部份堅果類、屬於酸性食物,其為人類能量來源。
鹼性食物包括多數蔬菜類、水果類、海藻類。換言之,低熱量的植物性食物,幾乎都是鹼性食品。
何以醋及酸味果汁,舌頭嚐之,感到酸味,試紙測定也呈酸性,何以到了體內反不會呈現酸性呢?
食用醋及酸味的水果,含酸如醋酸、蘋果酸、檸檬酸等,入了體內吸收後,胰液、膽汁、腸液就以碳酸鈉中和,再被吸收入肝中,很快燃燒成CO2,對人體幾無影響。故味道雖酸,卻不列入酸性食物。
有些酸被分解後,留下許多礦物質如鉀、鈉、鈣、鎂等,反而顯出鹼性反應,如檸檬、橘子、醋等。
大部分的蔬菜、水果都是鹼性。
蔬菜和水果中的酸,除了令人感到酸性外,亦有鹼性味。所謂鹼性味就是一種粘滑且帶澀味。其理由乃是因鹼性故,舌頭的粘膜蛋白質,受了點傷害,一時喪失感覺故。
一般人所謂蔬果吃多了,口中澀澀,不禁有種體寒之感,故常誤解道:多吃水果,身體會太虛寒,其實不然。
有些食品為了防腐,或為了保存,或為了增加滑潤性,會添加碳酸鈉(蘇打)或鹼粉(台語「基」粉),往往令人感到苦味或獨特的澀味,此乃由於鹼性物質存留食物中。
酸鹼性與酸鹼味不同,若論味,食物中酸味較鹼味為上風,為人所好。但若比較酸性、鹼性食物之味道如何?則不能一概而論。有些人喜歡吃酸性食物的美味感,但如鹼性食物的豆腐,卻也有其獨特的清淡味。因此美味不一定是酸性,大豆中提煉的麩胺酸,卵磷質,都是味道鮮美的鹼性食物。
除了認識何者為酸性?孰為鹼性外,其酸鹼性之程度(或稱其強弱度)亦應有所認識。吃了許多高酸度的食物,身體就會偏酸,應以其他高鹼性食物調和之,故蔬果乃極佳的調節劑,健康的保護者。
資料來源:本文為網路整理轉載,僅提供消費者參考,任何食物都不應過量食用,各類食物水果蔬菜應平均加以少量攝取營養,勿信偏方,實際狀況仍以本身狀況與醫師建議為主。